• 石库
  • 企业
  • 市场
  • 物流
  • 供求
  • 特价
  • 百科
直达
识图
正在上传图片,请稍后...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855-126
石库
直达
识图
正在上传图片,请稍后...
400-8855-126
首页百科/问答石材问答寿山石的浮雕与薄意雕刻技法
百科/问答
相关石材
MORE+最新词条

寿山石的浮雕与薄意雕刻技法

石材问答 | 时间:2021-09-17 11:07:05 | 来源:石材宝 | 浏览:1

寿山石的浮雕是指在石面凸起物像的一种雕刻技法,它与圆雕最大不同的主要是只从前面的方位(或兼顾到左、右方位)表现物像的“半立体感”。后面的方位或贴在石壁上,或根据石料层情况,简略雕刻。要凸起物像,自然要铲去非物像的部分。如果铲去非物像部分的深度浅薄,那凸起的物像也浅,称“浅浮雕”;反之则称“高浮雕”。“高浮雕”就十分接近“圆雕”.历史上浮雕是继圆雕之后出现的一种装饰性的雕刻技法,多刻于石壁或木柱的表面,如刻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的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佛龛的石楣上。寿山石的浮雕始于明、清时期的寿山石砚四周和印章的方柱四面。清干隆时的寿山石巨玺方柱四面就有福州名雕师周尚均雕刻的浮雕博古和夔龙图案。近代福州寿山石浮雕高手林寿堪、王雷霆等雕有《天堑变通途》、《山村新貌》等,也是用高浮雕或浅浮雕的技法,名闻遐迩。 

浮雕最好选择色层分明的薄形石料,利用外层石色雕刻景物,以里层石色作为衬底,形成自然套色。若将里层石色再刻薄意衬景,更加精妙。其制作过程:通过相石,分析石色的分布情况及色层深度,然后确定作品的题材和构图。设计画面要有中国绘画的风格。景物的层次重叠应视色层之深浅而定。构图宜丰满,衬底出露面积不可过大或过于集中。设计定稿后,以尖刀顺着景物的轮廓“线勒”一遍,再用平口手凿或卡凿削除画面空间部分,谓之“刮底”。待达到预定深度或里层石色显露后,再进行刻制。刻制景物主要使用手凿和小型钻具,在高起的景物层上雕刻出画面的层次,力求使所表现的物像在结构上富有立体感,最后再用修光刀具进行“修饰”。
 而薄意雕刻是指比浅浮雕更要“浅”的一种寿山石雕法,因雕刻层薄,而且富有画意,所以称“薄意”。它比浮雕更有画意,又比图画更富有“雕”的立体感。因此说它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问的独特艺术,此法始创于清朝初年的周尚均。周尚均先是在印台四周刻浅浮雕锦褥纹和环边不断纹或其他图案,开创了薄意艺术的先河。以后有潘玉茂继承其遗法,直到清朝末年,西门林清卿专攻薄意艺术。成为特别有成就的薄意雕法大师,被称为“西门清”,誉满榕城。

继林清卿之后,有王炎铨、王雷霆、江依霖、林文举等人,组成一个很有影响力的“西门薄意”派。此派主要的作品,有林清卿的《柳鹅》、《秋山行旅》,王炎铨的《夜游赤壁》,王雷霆的《寒江垂钓》,林文举的《大观园》等。东门派艺人也学习“薄意”雕艺,如林友琛、林寿堪、郭懋介等人,别具风格。于是“薄意”雕法得到更大的发展,甚至是为全国之一帜。

薄意是寿山石刻的专用艺术。特别是像田黄石之类的原石珍品,有“易金三倍”之说,其价值以锱铢计,因此不忍其石屑损失,《寿山石刻史话》说:“能够多留一点原石的本质,空白多,加工的地位省一点,也可以突出寿山石本质的文采。”薄意因为刻浅如画,所以也称“刀画”,即在石材上以刀代笔作画。金石家潘主兰说:“薄意者技在薄,而艺在意。言其薄,而非愈薄愈佳,因未能如纸之薄也;言其意,自以刀笔写意为尚,简而洗脱且饶有韵味为最佳,耐人寻味以有此境者。…‘最适合质佳而材小的田黄石、水晶石以及山坑冻石的艺术装饰,特别是自然章印台的装饰。如果是有皮的掘性灵石,或是有薄色层的优质灵石,其艺术效果,尤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薄意雕刻首先要选择优质石材,如田黄石、鹿目田、荔枝冻等,有皮者尤佳。其次是相石,认真研究石材裂痕的走向,表皮利用、疤点处理等等。第三是清石,根据腹稿设计,作甄别去留,完善雕件。第四是作画,即用笔在石材上画稿。第五是勾勒,以尖刀代笔,在画笔线上,浅勾勒线条定位。第六是雕刻。第七是核稿,即校对效果,有皮者用水,无皮者以粉末核之。最后为磨光。

关键词
雕刻 圆雕

您可能还关注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石材宝或福建石业或scbstone.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scbston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网络"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